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回收標誌
  • 「回收標誌」代表的意義:由源頭說起,是基於資源循環再利用、萬物生生不息的精神,就好比是人體血液循環般,當心臟跳動將血液分送到身體各器官使用過後,又會循著靜脈 再逆流回心臟產生新的血液供人體使用。這樣的循環過程乃是回收標誌所代表的意涵。回收標誌中四個逆向箭頭中,每一個箭頭分別代表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中之一者,即為社區民眾、地方政府清潔隊、回收商及回收基金四者共同參與資源回收工作。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數字1
  • 回收標誌:數字1 「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
  • 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
    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
    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
    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回收標誌:數字2「HDPE(高密度聚乙烯)」
  • 回收標誌:數字2「HDPE(高密度聚乙烯)」
  • 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回收標誌:數字3「PVC(聚氯乙烯)」
  • 回收標誌:數字3「PVC(聚氯乙烯)」

    PVC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應用於工業產品中,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
     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
    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 回收標誌:數字4「LDPE(低密度聚乙烯)」
    • 回收標誌:數字4「LDPE(低密度聚乙烯)」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的。
      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
      辨識法: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外包裝塑膠膜軟而易撕的是LDPE,較脆而硬的是PVC或PP膜。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 回收標誌:數字5「PP(聚丙烯)」
    • 回收標誌:數字5「PP(聚丙烯)」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等多以PP做成。
      PP做成的免洗餐具,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PP做成。
      辨識法:PP和PE很難分出,一般來說PP的硬度較高,且表面較有光澤, PE則像蠟製器,燃燒時PE的蠟燭味較重。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回收標誌:數字6「PS(聚苯乙烯)」
  • 回收標誌:數字6「PS(聚苯乙烯)」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主要應用於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
    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
    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
  • 資料來源: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回收標誌:數字7「OTHER(其他)」
  • 回收標誌:數字7「OTHER(其他)」 其他類塑膠材質標示7號的情形很多,在回收處理上也較困難,如牙膏瓶。